主页·「凤凰娱乐」·主页,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4%,2024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较2023年下降23%,绝对值持续下滑。房屋竣工面积方面,2024年较2023年累计下降27.7%。从绝对值来看,浮法玻璃企业被动减产,产量已控制在与2022年相近的低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4%,2024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较2023年下降23%,绝对值持续下滑。房屋竣工面积方面,2024年较2023年累计下降27.7%。从绝对值来看,浮法玻璃企业被动减产,产量已控制在与2022年相近的低位。对比竣工面积,当前房地产需求端甚至不及2022年,这或许难以实现供需平衡。上周浮法玻璃开工率为76.43%,环比下降0.34个百分点,同比增速为-10.2%。
浮法玻璃是指利用浮法成型工艺生产的平板玻璃。该工艺的核心在于使玻璃熔体在熔融锡液表面摊平、冷却固化,从而制得表面平整、厚度均匀的玻璃产品。浮法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具、装饰、精密电子等多个领域。在建筑领域,浮法玻璃常用于门窗、幕墙等部位的装饰和采光;在汽车领域,浮法玻璃则用于制作前挡风玻璃、侧窗等部件。
浮法玻璃作为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材料,其发展历程与全球建筑、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升级紧密相关。20世纪50年代,英国皮尔金顿公司首创浮法工艺,彻底革新了传统玻璃制造方式,通过将熔融玻璃液浮于锡槽表面形成平整均匀的玻璃带,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引进国外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并在21世纪初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浮法玻璃在幕墙、门窗等领域的应用迅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与消费市场。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推动,以及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崛起,进一步拓展了浮法玻璃的应用场景。例如,超白浮法玻璃在光伏组件中的渗透率提升,Low-E玻璃因节能特性成为建筑标配。然而,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挑战。2022年,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库存高企等因素影响,浮法玻璃市场需求一度低迷,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倒逼行业加速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
当前,浮法玻璃行业呈现“高产能、高库存、低需求”的特征。建筑领域作为主要应用市场(占比约70%),受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滑影响,需求增长乏力。2022年,全国浮法玻璃库存量同比激增超100%,部分企业库存天数高达40天以上,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持续承压。相比之下,汽车和光伏领域需求韧性较强,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高强度的汽车玻璃需求上升,光伏玻璃因双碳政策支撑保持稳定增长,但尚未完全抵消建筑市场的疲软。
行业技术路线正向高性能、多功能方向演进。超白浮法玻璃凭借高透光率和低杂质含量,成为光伏背板的核心材料;Low-E玻璃通过镀膜技术实现隔热节能,在绿色建筑中渗透率逐年提升。此外,企业通过改进浮法工艺(如高效炉窑控制、自动化生产线)降低能耗,部分头部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已下降15%-20%。
国内市场竞争呈现“梯队化”特征:第一梯队以信义玻璃、福耀玻璃等龙头企业为主,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壁垒占据高端市场;第二梯队为区域性中型企业,聚焦中端产品;第三梯队则是大量中小厂商,依赖低价竞争生存。近年来,环保政策趋严加速了中小产能出清,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双碳”目标下,浮法玻璃行业面临严格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限制。传统燃煤工艺逐步被天然气、电熔技术替代,部分企业通过余热发电、废渣回收实现循环经济。此外,纯碱、石英砂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了成本压力,企业需通过长期协议和供应链管理规避风险。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浮法玻璃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浮法玻璃行业正站在传统需求萎缩与新兴机遇迸发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房地产长效机制下,建筑玻璃需求从增量转向存量,企业需通过产品升级(如智能调光玻璃、防火玻璃)挖掘更新改造市场;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电子显示等新兴领域催生百亿级增量空间。例如,车载显示玻璃随智能座舱普及迎来爆发,光伏玻璃受全球能源转型驱动需求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技术突破与绿色转型成为行业分水岭。复合型隔热玻璃、电致变色玻璃等创新产品加速商业化,而环保政策倒逼企业从“高耗能”向“绿色智造”转型。这一阶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技术研发能力、成本控制效率与产业链协同水平。
新能源汽车:随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车载玻璃需求从传统挡风玻璃扩展至天幕玻璃、HUD显示玻璃等,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200亿元;
光伏产业:双面发电组件推动超薄光伏玻璃需求,年均增速有望达10%-15%;
智能建筑:电致变色、光热调控等智能玻璃技术将打开高端建筑市场,成为行业新增长极。
智能化升级:通过AI质检、数字孪生优化生产流程,良品率提升至99%以上。
国内产能进一步向长三角、珠三角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基建需求拉动出口增长,东南亚、中东成为重点拓展区域,预计2025年出口占比将提升至25%。
浮法玻璃行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从粗放扩张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短期来看,房地产下行周期仍将压制建筑玻璃需求,但长期在新能源、新基建、绿色消费的驱动下,行业增长潜力依然可观。未来竞争核心将围绕技术创新展开:一方面,突破高端材料“卡脖子”技术(如高世代电子玻璃基板),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另一方面,以ESG为导向推动全生命周期绿色化,从原料开采到产品回收构建闭环生态。
对于企业而言,需采取“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策略:技术上,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复合功能、智能交互等前沿产品;市场上,深耕细分领域(如BIPV光伏玻璃、车载AR玻璃),构建差异化优势。政策层面,行业有望受益于绿色建筑补贴、产能置换标准升级等利好,进一步优化供需结构。总体而言,浮法玻璃行业将在挑战与机遇中持续蜕变,成为中国制造向高端跃迁的缩影。
想要了解更多浮法玻璃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浮法玻璃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