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首款鸿蒙汽车“AITO问界M5”等集体亮相并引发了不少关注。随着汽车智能化概念升温,单车玻璃用量提高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趋势。汽车玻璃除了最初的安全功能外,在汽车新四化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智能,舒适汽车调光玻璃(EC电致变色天幕),节能等新功能。据报道,2025年单车配套玻璃使用面积有望提升 9%,单平米价值量有望提升24%,单车配套玻璃价值量整体有望提升 35%。
分类来看,智能调光玻璃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控、温控、光控、压控等各种类型,其中电控型最为主流。具体到汽车领域,调光玻璃主要有三种类型,按照量产时间的先后,分别为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SPD(悬浮粒子)和 EC(电致变色),三者均属于电控型调光玻璃,但原理和效果存在差异。
20世纪60年代,Plant在研究有机染料时发现有电致变色的现象,并进行了研究。
1969年,S.K.Deb首次使用无定形WO3薄膜制备了电致变色器件,并提出了“氧空位色心”机理。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量有关电致变色机理和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报道。
80年代末,以电致变色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节能窗,即灵巧节能调光窗(Smart window),成为电致变色研究的另一个里程碑。
1999年,Stadt Sparkasse储蓄银行为德国德累斯顿的一座新建筑物。这座大楼拥有欧洲第一面用电致变色玻璃制成的可控制外墙。
2005年1月,法拉利Superamerica敞篷跑车的挡风玻璃和顶棚玻璃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2008年7月,波音787客机客舱窗玻璃淘汰了机械式舷窗遮阳板,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已经产业化的电致变色器件有一下几类:电致变色智能调光玻璃、电致变色显示器、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
常规状态:玻璃为透明;变色状态:玻璃为蓝色,紫外线% ,SPF 防晒系数可达到 50 ,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 ,防护效果可达到 PA++++ 等级
2021年6月,广汽埃安AION S PLUS。其车顶采用的是第三代柔性电致变色技术的全景玻璃天幕。采用全球变色最快的电致变色技术,透而不晒,紫外线m²的光感浩瀚天幕能带给你独一无二的全景星空房的体验感,带你躺在车里徜徉星空!
当镜片背面的传感器探测到汽车前方光线较暗时(如晚上或隧道等),系统开始进入工作模式。如果此时镜片正面的隐藏式光敏传感器探测到汽车后方光线较弱,则正常玻璃镜面颜色;反之,则开启防眩目模式,镜片颜色会在短时间内变成深蓝色,从而过滤掉强光,使得反射到驾驶者眼里的光线变得柔和,当后方强光消失时,镜片短时间内恢复常规工作模式;
车外自动防眩目后视镜需要配合车内自动防眩后视镜使用,通过车内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来控制两侧后视镜。夜间行车时,当室内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探测到后方强光时,室内后视镜的电致变色镜片瞬间变成深色的同时发送指令到两侧后视镜,两侧后视镜接收到内后视镜输出的电压后与内后视镜同步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