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7娱乐,首页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安装于车顶钣金,包括:上盖和PCB主板,上盖与车顶钣金之间分别与上盖和车顶钣金接触的第一散热件;上盖和PCB主板之间设有分别与上盖和PCB主板接触的第二散热件。通过上盖与车顶钣金间以及上盖与PCB主板之间设置散热件,实现了以热传导方式将PCB主板产生的热量依次经由第二散热件、上盖以及第一散热件导入车顶钣金,使得控制模块的散热能力得以增强,避免装置因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而损坏。另外,通过将PCB主板的热量导入至车顶钣金,并最终由车顶钣金将热量散发至车外,避免了该热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656739 U (45)授权公告日 2021.03.05 (21)申请号 8.8 (22)申请日 2020.04.28 (73)专利权人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地址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武 汉路1981号 (72)发明人 张振中余小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300 代理人 汤国华 (51)Int.Cl. E06B 7/28 (2006.01) E06B 9/24 (2006.01) E06B 5/16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调光玻璃控制模块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光玻璃控制模块, 安装于车顶钣金,包括:上盖和PCB主板,上盖与 车顶钣金之间分别与上盖和车顶钣金接触的第 一散热件;上盖和PCB主板之间设有分别与上盖 和PCB主板接触的第二散热件。通过上盖与车顶 钣金间以及上盖与PCB主板之间设置散热件,实 现了以热传导方式将PCB主板产生的热量依次经 由第二散热件、上盖以及第一散热件导入车顶钣 金,使得控制模块的散热能力得以增强,避免装 置因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而损坏。另外,通过将PCB 主板的热量导入至车顶钣金,并最终由车顶钣金 将热量散发至车外,避免了该热量向下辐射到车 U 内而导致车内温度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调光玻 9 璃阻隔热量的效果。 3 7 6 5 6 2 1 2 N C CN 212656739 U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安装于车顶钣金,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和PCB主板,其中, 所述上盖与所述车顶钣金之间设有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分别与所述上盖和所述车 顶钣金接触;所述上盖和所述PCB主板之间设有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分别与所述上 盖和所述PCB主板接触,以形成从所述PCB主板依次经所述第二散热件、所述上盖、所述第一 散热件至所述车顶钣金的热传导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面向所述PCB主板的 一侧凹设有凹腔,所述凹腔朝向所述车顶钣金方向凸起;所述第二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凹腔 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件为散热填缝 剂,填充于所述凹腔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深度为0.2mm至 0.4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PCB主板背向所述上盖的 一侧设置有屏蔽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PCB主板背向所述上盖的 一侧具有多个固定夹,用于固定所述屏蔽罩。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具有至少一个与 所述PCB主板相接触的第一凸起,所述上盖和所述第一凸起的材质均为金属。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盖,所述下盖朝向所 述屏蔽罩的一侧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屏蔽罩相抵接;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 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分别与所述上 盖和所述车顶钣金过盈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为硅胶片。 2 2 CN 212656739 U 说明书 1/5页 一种调光玻璃控制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光玻璃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调光玻璃是一款新型特种光电玻璃产品,又称电控调光玻璃,是将液晶膜复合进 两层玻璃中间,经高温高压胶合后而形成的一体成型的夹层结构。现有的电控调光玻璃通 过控制电源的开与关来实现调光玻璃在透明状态与不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当调光玻璃关 闭电源时,电控调光玻璃里面的液晶分子会呈现不规则的散布状态,此时电控玻璃呈现透 光而不透明的外观状态;当给调光玻璃通电后,里面的液晶分子呈现整齐排列,光线可以自 由穿透,此时调光玻璃瞬间呈现透明状态。 [0003] 目前,市场上有些汽车的顶部天窗安装上述调光玻璃以达到适当保护隐私、阻隔 热量、抵御紫外线等效果。一般的,调光玻璃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控制模块调节实现调 光玻璃在各状态间的转换以满足实际需求。但是由于控制模块的功率较大,产生的热量也 较多,现有的控制模块无法有效地进行散热处理,容易导致控制模块受损,存在较大的质量 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无法有效散热 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安装于车 顶钣金,包括:上盖和PCB主板,其中,上盖与车顶钣金之间设有第一散热件,第一散热件分 别与上盖和车顶钣金接触;上盖和PCB主板之间设有第二散热件,第二散热件分别与上盖和 PCB主板接触,以形成从PCB主板依次经第二散热件、上盖、第一散热件至车顶钣金的热传导 路径。 [0006] 通过在上盖与车顶钣金间设置第一散热件以及在上盖与PCB主板之间设置第二散 热件,一方面能够以热传导的方式将PCB主板产生的热量依次经由第二散热件、上盖以及第 一散热件导入至车顶钣金,使得该控制模块的散热能力得以增强,从而避免控制模块中的 PCB主板因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而导致损坏;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将PCB 主板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车顶钣金上,即该热量的传导方向是由PCB主板导向车顶钣金的,并 最终由车顶钣金将其中大部分热量散发至车外,避免了热量辐射到车内而导致车内温度的 增加,因而进一步增强了调光玻璃阻隔热量的效果。 [0007]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上盖面向PCB主板的一 侧凹设有凹腔,凹腔朝向车顶钣金方向凸起;第二散热件设置于凹腔中。 [0008]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第二散热件为散热填 缝剂,填充于凹腔内。 [0009]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凹腔的深度为0.2mm至 3 3 CN 212656739 U 说明书 2/5页 0.4mm。 [0010]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PCB主板背向上盖的一 侧设置有屏蔽罩。 [0011]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PCB主板背向上盖的一 侧具有多个固定夹,用于固定屏蔽罩。 [0012]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上盖具有至少一个与 PCB主板相接触的第一凸起,上盖和第一凸起的材质均为金属。 [0013]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下盖,下盖朝向屏蔽罩 的一侧具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与屏蔽罩相抵接;下盖与上盖连接。 [0014]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第一散热件分别与上 盖和车顶钣金过盈配合。 [0015]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第一散热件为硅胶片。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通过在上盖与车顶钣金间设置第一 散热件以及在上盖与PCB主板之间设置第二散热件,一方面能够以热传导的方式将PCB主板 产生的热量依次经由第二散热件、上盖以及第一散热件导入至车顶钣金,使得该控制模块 的散热能力得以增强,从而避免控制模块中的PCB主板因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而导致损坏;另 一方面,通过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将PCB主板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车顶钣金上,即该热量 的传导方向是热量由PCB主板导向车顶钣金的方向,并最终由车顶钣金将其中大部分热量 散发至车外,避免了热量辐射到车内而导致车内温度的增加,因而进一步增强了调光玻璃 阻隔热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3沿B-B剖面方向的侧视图; [0022] 图5是图4沿线框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PCB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 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 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 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 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 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 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 4 4 CN 212656739 U 说明书 3/5页 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 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 释。 [0027]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 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 置”、“相连”、“固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0] 智能调光玻璃与调光玻璃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对调光玻璃中 的液晶分子的排列进行调节以改变透过调光玻璃光线的强弱从而实现调光目的。然而调光 玻璃控制模块所需的驱动电压相对较大,一般为30V以上,甚至可达100V,因此此种控制模 块的功率大,产热较多,若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不能及时散热,极易导致自身发生故障,甚至 烧坏。 [003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光玻璃控制模块,用于安装在车顶 钣金7上,该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可以包括上盖2和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主板4,其中 上盖2与车顶钣金7之间设有第一散热件1,第一散热件1分别与上盖2和车顶钣金7接触。上 盖2与PCB主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件3,第二散热件3分别与上盖2和PCB主板4接触,这样 便形成了从PCB主板4依次经第二散热件3、上盖2、第一散热件1至车顶钣金7的热传导路径。 [0032] 具体地,该调光玻璃控制模块安装于车顶钣金7朝向车内的一侧,调光玻璃控制模 块在调节调光玻璃时其PCB主板4会产生大量热量,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2与车顶钣金7间 设置第一散热件1以及在上盖2与PCB主板之间设置第二散热件3,从而将PCB主板产生的热 量经由第二散热件3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上盖2,然后再由第一散热件1以同样的热传导 的方式将上盖2上接收的热量传递到车顶钣金7,最终由车顶钣金7将该热量散发。需要注意 的是,本实施例中PCB主板4产生的热量的传导方向(图1中X方向所示)是热量由PCB主板4导 向车顶钣金7的方向,从而避免该热量向下辐射到车内,并且该热量是以热传导的方式进行 传递的,相对于热辐射等热传递的方式,以热传导的方式进行热量的传递,其效率更高。 [0033] 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一方面以热传导的方式将PCB主板4产 生的热量依次经由第二散热件3、上盖2以及第一散热件1导入车顶钣金7,使得该控制模块 的散热能力得以增强,从而避免控制模块中的PCB主板4因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而导致损坏; 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3将PCB主板4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车顶钣金上,即 该PCB主板4的热量的传导方向是由PCB主板4导向车顶钣金7的,并最终由车顶钣金7将其中 大部分热量散发至车外,避免了该部分热量被辐射到车内而导致车内温度的增加,进一步 增强了调光玻璃阻隔热量的效果。 [0034] 参考图3和图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上盖2面向PCB主板的一侧凹 设有凹腔23,该凹腔23朝向车顶钣金方向凸起;第二散热件3设置于凹腔23中。 5 5 CN 212656739 U 说明书 4/5页 [0035] 图4是图3中沿B-B的剖切面方向的侧视图,具体地,可以在图3中斜线中虚线框区域,但不限于是此虚线框区域)朝向PCB主板4的一侧凹设凹腔23,可选的,第二 散热件3为散热填缝剂,该散热填缝剂填充于凹腔23内,由图3以及图4可以看出,该散热填 缝剂与上盖2和PCB主板4大面积接触。这样大面积接触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将PCB主板 4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填缝剂传递给上盖2。另外,为了兼顾成本与散热效果,如图5所示,作 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凹腔23的深度d可以设置在0.2mm至0.4mm之间。需注意的 是,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散热填缝剂可以包括多种类型,比如散热硅胶填缝剂、导热泥膏状腻 子、导热凝胶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0036] 为进一步增强该控制模块的传热能力,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第一 散热件1与上盖2和车顶钣金7过盈配合,这样可以使热量可以更好地导入到车顶钣金。可选 的,第一散热件1可以为硅胶片。具体地,上盖2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三凸起25,并且第三凸起 25的高度小于硅胶片的厚度,比如,可以将第三凸起25的高度设置为1mm,而硅胶片的厚度 为1.5mm,这样既能够保证硅胶片可以紧密贴合在上盖2和车顶钣金7之间,使热量更好地导 入到车顶钣金7并减少震动和噪音产生,而且还能避免因上盖2与车顶钣金7过于挤压而导 致硅胶片发生断裂。 [0037] 需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可选硅胶片作为第一散热件1,但是第一散热件1并 不局限于此,其还可以是硅脂、散热垫片、相变化材料、相变化金属片以及导热胶等具有高 散热性能的热界面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TIM),在此不作限定。 [0038] 参考图2,在具体实施时,PCB主板4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连接器41,通过该连接器 41可以将调光玻璃控制模块与车身电源电连接,以供给控制模块驱动电压。 [0039]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上盖2与PCB主板4可以采用铆接的形式相连, 以使PCB主板与上盖2连接的更加牢固。这里可以在上盖2设置铆接柱,PCB主板4设置相应的 卡槽;也可以在PCB主板4上设置铆接柱,上盖2上设置相应的卡槽;或者还可以利用其它的 方式进行铆接,在此不作限定。考虑到成本和工艺难度,可选的,如图3所示,可以在上盖2面 向PCB主板4的一侧周向设置铆接柱21,PCB主板相应一侧设置与铆接柱21相配合的凹槽,通 过铆接柱21与上述凹槽卡合以使上盖2与PCB主板4铆接。虽然图3中示出了上盖2分别在四 角位置共设置了4个铆接柱,但铆接柱以及PCB主板上相应凹槽的位置和数量均不局限于 此,还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0040] 参考图2,为了防止电磁干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该调光玻璃控 制模块的PCB主板4背向上盖2的一侧还设置有屏蔽罩6,该屏蔽罩可以覆盖PCB主板4上的电 子器件,并且屏蔽罩的材质为金属,比如铁、铝、铜等。 [0041] 参考图6,可选的,PCB主板4背向上盖2的一侧具有固定件42,用于固定屏蔽罩6。具 体地,固定件42可以是固定夹,固定夹可设置多个,沿PCB主板4四周分布。在具体实施时,屏 蔽罩6可以在生产线上自动插入固定夹中,方便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相对于常见的 将屏蔽罩焊接在PCB主板上的做法,使用固定夹固定屏蔽罩可以保证在产线后道进行装配 不会影响产线前道ICT对元器件的检测,且易于拆卸。当产线需要对问题PCB主板进行分析 时也可以拆除屏蔽罩进行检测,减少了报废。固定夹可以采用粘接、焊接等方式设置于PCB 主板4上,在此不作限定。 [0042] 继续参考图3和图4,为进一步优化电磁屏蔽的效果,上盖还具有至少一个与PCB主 6 6 CN 212656739 U 说明书 5/5页 板相接触的第一凸起24,且上盖2和第一凸起24的材质均为金属,第一凸起24的设置可以使 上盖2能够在第一凸起24处与PCB主板4更好地接触,以对电磁屏蔽起到优化的作用。PCB主 板通过金属材质的第一凸起24与同样是金属材质的上盖2相接触,相当于实现PCB主板接地 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磁屏蔽的能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4共设置了4 个,可以位于上盖2的两条长边上,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凸起 24的数量和位置,在此不作限制。 [0043] 参考图2和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该调光玻璃控制模块 还可以包括下盖5,下盖5朝向屏蔽罩6的一侧具有第二凸起53,第二凸起53与屏蔽罩6相抵 接以顶住PCB主板4上的屏蔽罩6,这样能够减少屏蔽罩6从PCB主板4上脱落以及屏蔽罩6出 现异常响动的风险。并且,屏蔽罩6容纳于下盖5内,下盖5与上盖2连接。可选的,在本实施例 中,如图7所示,第二凸起53数量为5个,分别分布于下盖5的四角以及中心位置,但是在其他 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二凸起的数量和位置,在此不作限制。 [0044] 可选的,下盖5的两个长边分别具有间隔分布的安装卡扣54,上盖2的相应位置具 有与安装卡扣54相匹配的安装凸起22,上盖2与下盖5通过安装凸起22与安装卡扣54卡合连 接。并且,下盖5的两个短边上还分别具有开有螺孔的安装脚51,待上盖2、PCB主板4、屏蔽罩 6以及下盖5连接后,再将下盖5的安装脚51通过螺栓与车顶钣金7连接,并将第一散热件1紧 密压合在上盖2与车顶钣金7之间,使得更好地将热量由PCB主板4逐级传递至车顶钣金7。另 外,为防止控制模块出现装反的情况,下盖5上还设置有定位销52,该定位销52与车顶钣金7 上的孔槽相配合,以方便安装人员更好地辨认安装方位。 [0045]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 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 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 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7 7 CN 212656739 U 说明书附图 1/3页 图1 图2 8 8 CN 212656739 U 说明书附图 2/3页 图3 图4 图5 9 9 CN 212656739 U 说明书附图 3/3页 图6 图7 10 10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零售药店与医保政策对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内部管理制度.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