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坠亡事故防范措施才是首位责任划分众口不一一名7岁女童,一位女童的母亲,从上海科技馆三楼玻璃栏杆处几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坠落至科技馆一楼地板,造成7岁女童当场死亡,女童母亲至今仍在医院内救治。这样的悲剧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人们对于此次事故的看法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此次坠亡事故发生在3月10日的上海科技馆,据知情人士讲,事故中的当事人为一名7岁的女童,还有女童的母亲以及女童的姥姥三人。
家长带孩子到上海游玩,作为7岁上小学的小朋友,上海的科技馆是必然要去的地方之一,里面较为先进的设备及动画演示,对小朋友的思想启迪还是有作用的。
姥姥、母亲带着7岁的女童从科技馆的一楼开始逐层游玩,到达三层游玩后,或许是累了,于是坐在靠近玻璃防护栏的三人公共座椅上休息。
女童的母亲当时正在看手机,作为7岁的女童,显然较为活泼好动,于是爬上三人座的公共座椅,把身子伸向玻璃栏杆外,看向二楼的部分区域以及科技馆一楼的中空位置。
7岁的女童身高也就在1.2-1.3m左右,站起来再加上三人公共座椅0.4m的高度,也不过1.6-1.7m的身长,而科技馆的玻璃护栏高度为1.1m,女童应高出玻璃护栏0.6m左右。
三人公共座椅的位置在玻璃护栏后面,距离玻璃护栏有0.4m宽度,加上三人公共座椅属于后倾设置,角度大约在110°左右,再加上与玻璃护栏的距离,那么座椅里端距离玻璃防护栏大概宽度为0.6m左右。也就是说7岁女童站在三人公共座椅上,向科技馆中空位置趴扶的话,应该是踮起脚尖勉强才能看到一、二楼的景物。
女童自然不满足现在不佳的观看角度,于是踩在座椅的扶手上向外看去,结果由于用力过猛,导致身子前倾,重心不稳往玻璃护栏外滑去。女童在向外滑去的过程中急忙呼叫,此时坐在旁边的女童母亲扭头看到女儿这惊险的一幕,急忙伸手去拉,结果由于女童向下坠落的重力势能较大,直接带着女童母亲一起从三楼摔了下去。
科技馆的层间距为10m,三楼的玻璃护栏高度为1.1m,也就是说女童与其母亲从高度为21.1m的位置摔到一楼地板,如果换算成住宅楼的线楼地板摔下去的高度相仿。
女童摔至一楼后,当场死亡,女童的母亲严重受伤,被送往医院救治,目前情况不明。
对于该起事故,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也是一个悲剧。如果当时女童没有那么好奇从三楼护栏往下看该多好,如果当时女童母亲呵斥女孩不要踩在三人公共座椅上,如果女童母亲没玩手机,一直关注孩子的举动也许就不会发生此次事故。
但,事情没有也许,没有如果,没有假设,它就这样突然发生了,并且将现实残酷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事故发生后,很多网友指责女童的母亲,为什么要玩手机,不看好自己的孩子?有一些网友提出是家庭素质教育问题,座椅是坐的,不是踩的;也有部分网友表示科技馆存在责任,为什么要将座椅放置在玻璃护栏边沿处,给女童提供一个可踩的踏面?
对于该起事故的责任小编不做任何分析,因为我的上一篇文章引起了大家对于此次事故的讨论,在越来越多的人(留言上千条)加入讨论话题之下,结果被头条君以讨论信息敏感为由封禁了,那可是我辛辛苦苦创造几个小时的成果,无奈人家嘴大,咱们也只能认命。
但小编始终认为,任何一次对安全事故的讨论,都将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这是好事!
于是吸取教训,痛定思痛之下,改变写作思路,对于该起事故的责任不进行划分,而是讲一讲事故发生后,追究事故的方式方法。
在《安全学》角度上,任何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人、机、环、管。
“人”自然就是事故中的当事人,“机”则是机械设备方面,“环”是事故发生时的环境,“管”则是管理手段,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方面。
我们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涉及到三个责任人,则经常遭遇到的责任划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都是多种原因诱发导致的,特别是这种涉及到人身伤亡的事故,在国有企业中更是详细认真追究,就小编所了解的国有煤矿企业,一般追究责任人不下于10人,矿长、书记、安全矿长、战线副矿长、战线副总师、科室科长、基层队长、书记,当天值班干部,编制措施技术员,措施审核人员,班组长,当班出勤职工等等等。
因此,事故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多因素的综合体。就此次事故,凡是说某一方面承担全部责任话的人,一般应是社会经验缺乏,经历事情较少的人。
有网友说,上海科技馆建馆20多年也不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故。确实如此,但是以前不发生不代表现在不发生,现在发生了,也不代表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故,因此制定防范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有网友建议将这种有高度的座椅全部放置在距离玻璃护栏较远的空白地带;也有网友提出将座椅位置翻转一下,面对着科技馆中空位置;还有网友建议全部取消这种有高度座椅,改为贴地的座椅,不设扶手靠背。
其实事故未出之前,上海科技馆未必会考虑到这件事,但事故出了之后,这种防护措施就很有必要了,因为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次发生此类事故。
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底对外开放,我于2016年9月份也曾经去过,但那次去上海的主要目的是迪士尼乐园,毕竟迪士尼乐园在中国内地属于首家,于是和家人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游览了一番,之后就去了上海科技馆。
当然,那次去上海科技馆主要是为了满足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而我作为成年人,对里面的项目与设施不太注意,只记得当时看了下电影,好像座椅会动,旁边有气体喷出的那种,其他只是觉得人特别多,当时我们选择在9月初出行就是为了避开暑假的众多中小学生,但依然那么火爆,这是让人始料未及的,但除了人多,层高、空间大,我对它已经没有任何概念了。
对于出外游玩的朋友,特别是带着家里的小朋友出门,一定要注意小朋友的动向,毕竟他们见得少,经历的事情也少,几乎没有社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