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玻璃行业发展趋势一、宏观经济形势预测2018年的全年宏观环境基本上被三条线索主导,一是中美贸易摩擦;二是主动去杠杆;三是美国加息。观察发现受外部贸易摩擦冲击,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国内股市汇市波动加大、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等问题影响下,经济运行呈现温和回落态势。展望2019年经济,预计继续温和放缓,经过政策的持续调适,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预计将逐步消退。着眼内部,前期去杠杆政策在有效治理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其阶段性的政策成本亦造成内需疲弱。放眼外部,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中国央行继续降息降准,两国货币政策分化,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剑拔弩张,抑制着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投资情绪。预计中国会继续加码政策放松,从而部分抵消贸冲突带来的负面冲击,增长速度将略有下降,预计2019年GDP增长6%左右。未来几个月随着贸易冲突的冲击显现出来,宽松政策还可能进一步加码。最重要的政策可能是提振基建投资,此外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也能支持增长。出口和房地产新开工增速在2019年上半年都将回落至低位,制造业投资会受到营收周期滞后影响,基建会逐步向名义GDP的水平修复。预计2019口将负面拖累GDP增速05个百分点、2020年拖累幅度会小幅降低;基建投资增速将明显反弹至10%以上,而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转弱;消费实际增速放缓05个百分点左右至67%。经济在2019年Q2末或Q3初边际企稳,全年增速63%左右。二、行业发展预测(一)2019年玻璃企业的布局调整将加快虽然过去十年各企业大的产业布局已经完成,但是在2019年,随着环保治理、退城入园和资本介入产业调整的需要,很多玻璃企业的布局或将出现进一步的深度微调。诸如珠三角企业的外迁,张家港重新迎来浮法生产线,沙河地区的转型升级,苏南企业北迁等一系列的布局调整行为,将会使得整个中国浮法玻璃企业的分布版图更趋优化,更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城市化格局的演变,特别原来处于市中心地段的玻璃企业,外迁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将成为未来几年玻璃企业大规模布局调整的开始。一方面,工业亩产值概念的推出,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以产值衡量企业价值做法的广泛推出,并以此作为政府对企业税收征收的标准,使得原处于市中心的工业地段用来开发房地产,更易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样,工业企业的搬迁,意味着政府的补贴可以使得企业拿到一笔不菲的搬迁费;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玻璃企业再投资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各企业深度的布局调整,使得各企业回到一个重新选择和规划的起点,要么选择退出,要么选择靠近核心市场、交通便利和原燃材料低廉等具备更多优势的地域重新开始,这些调整策略和选择的不同,将会对新一轮行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一些企业将更加具有竞争力,一些企业将逐渐退出。(二)无法改变市场下滑的大趋势2018年的玻璃行业,相对于整体宏观经济的下滑,总体表现仍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这得益于:一是房地产业大发展末期的拉动;二是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和房地产拉动后玻璃企业盈利水平的改善;三是玻璃企业过去三年现金流的充盈留下的储备。得以应对2018年的各种艰难。当一种产业到达顶点后,其下滑的趋势是不可逆的。2018年以来,房地产业逐渐下滑趋势已然明显,今后每一次房地产所出现的阶段性热潮,都将是下行过程中的微弱反弹。所以从需求端来讲,玻璃的用量一定是减少的。其实这个特征,在2018年的汽车玻璃领域,已经体现的尤为明显。但房地产业所体现出来的玻璃用量的减少,并不会立刻显现,虽然下滑趋势虽然确定,但还要看下滑的速度。因为房地产业的存量基础和一些变量因素的存在,比如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阶段性宽裕、较大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等使得房地产在不同区域对玻璃增量的需求或将持续。而更主要的是,2019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又临近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政府稳定经济增速的意愿会比较强烈。所以,房地产业仍会作为拉动经济的支撑,但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会进一步下降,但长期看,房地产业无序上升的趋势已经完全逆转,房地产企业之间的整合,会带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企业一起整合。(三)供给侧改革中资本力量将促进玻璃行业整合过去的三年,玻璃行业的减量、供给侧的改革是靠环保治理等强制性行政手段的话,未来通过环保等行政手段来实现减量虽然仍将存在,但其作用将明显减弱。而通过资本的力量,市场化的充分竞争所带来的行业整合,将会在未来几年不断涌现。企业间的兼并整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供给侧改革对于市场而言,无疑是推高了下游的生产成本,这之中最受益的多属国企。但对于玻璃行业来讲,玻璃行业是民企主导的天下,是市场充分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