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要说这两个概念, 先从材料是如何被破坏的说起。 任何材料在受到不断增大或者持续恒定或者持续交变的外力作用下, 最终会超过某个极限而被破坏。 对材料造成破坏的外力种类很多, 比如拉力、 压力、 剪切力、 扭力等。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 仅仅是针对拉力而言。 这两个强度是通过拉伸试验得出的, 是通过拉力试验机(一般是万能试验机, 可以进行各种拉和压以及弯曲的试验) , 用规定的恒定的加荷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拉力的增加量) , 对材料进行持续拉伸, 直到断裂或达到规定的破坏程度(比如有些对接焊缝强度试验可以不拉断) , 这个造...
什么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要说这两个概念, 先从材料是如何被破坏的说起。 任何材料在受到不断增大或者持续恒定或者持续交变的外力作用下, 最终会超过某个极限而被破坏。 对材料造成破坏的外力种类很多, 比如拉力、 压力、 剪切力、 扭力等。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 仅仅是针对拉力而言。 这两个强度是通过拉伸试验得出的, 是通过拉力试验机(一般是万能试验机, 可以进行各种拉和压以及弯曲的试验) , 用规定的恒定的加荷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拉力的增加量) , 对材料进行持续拉伸, 直到断裂或达到规定的破坏程度(比如有些对接焊缝强度试验可以不拉断) , 这个造成材料最终破坏的力, 就是该材料的抗拉极限载荷。 抗拉极限载荷是一个力的表述, 单位为牛顿(N) , 因为牛顿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所以, 大部分情况下用千牛(KN) 的比较多。 因为各种材料大小不一, 所以抗拉极限载荷很难评判材料的强度。 所以,用抗拉极限载荷除以实验材料的截面积, 就得到单位面积的抗拉极限载荷。 单位面积上受的力, 这是一个强度的表述, 单位是帕斯卡(Pa) , 同样, 帕斯卡是一个极小的单位, 一般都用兆帕(MPa) 来表述。 所以, 抗拉极限载荷与实验材料的截面积之比, 就是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是材料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外力作用的极限。 超过这个极限, 材料将被解离性破坏。 那什么是屈服强度呢? 屈服强度仅针对具有弹性材料而言, 无弹性的材料没有屈服强度。 比如各类金属材料、 塑料、 橡胶等等, 都有弹性, 都有屈服强度。 而玻璃、 陶瓷、 砖石等等, 一般没有弹性, 这类材料就算有弹性, 也微乎其微, 所以, 没有屈服强度一说。 弹性材料在受到恒定持续增大的外力作用下, 直到断裂。 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 发生弹性形变, 遵循胡克定律。 什么叫弹性形变呢? 就是外力消除, 材料会恢复原来的尺寸和形状。 当外力继续增大, 到一定的数值之后, 材料会进入塑性形变期。 材料一旦进入塑性形变, 当外力, 材料的原尺寸和形状不可恢复! 而这个造成两种形变的的临界点的强度, 就是材料的屈服强度! 对应施加的拉力而言, 这个临界点的拉力值, 叫屈服点。 从晶体角度来说, 只有拉力超过屈服点, 材料的晶体结合才开始被破坏!材料的破坏, 是从屈服点就已经开始, 而不是从断裂的时候开始的! 弄清楚这两个强度怎么来的了, 所以说, 屈服强度高的材料, 能承受的破坏力就大, 这是正确的。 但我要说的是不管哪个强度, 只拿一个来说事, 都不能说明这种材料安全与否或者结实与否! 咱们这里就说钢材吧, 别的不说了。 关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还有一个参数, 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它究竟起什么左右, 可能知道的人更少。 这个参数就是屈强比! 屈强比就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 范围是 0~1 之间。 屈强比是衡量钢材脆性的指标之一。 屈强比越大,表明钢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差值越小, 钢材的塑性越差, 脆性就越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里要引进一个新的指标延伸率。通俗一点说就是钢材被拉断后,和原来比, 伸长了多少。 这是检验钢材塑性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个数值越大, 表明钢材的延展性越好。 上面我说了, 当钢材拉伸超过屈服点之后, 这个时候的钢材已经不可能恢复原来的尺寸, 一直到断裂, 钢材都在不断的被拉长。 屈强比越大,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差值越小, 那么在的加荷速率不变的情况下, 钢材被拉长的时间就越短, 那么延伸率就越低。 有点罗嗦了! 下面进入正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只能转换或者传递。 当钢材被拉伸的时候, 归根结底是能量的转换吸收。 在屈服点之前, 钢材处于弹性形变期, 外部拉力几乎全部被弹力抵消(转化为弹性势能) , 外来能量并没有多少被吸收或者转化, 只有少量转化为热能。 当过屈服点之后,外力部分被弹力抵消(转化为弹性势能) , 而部分则被转化为热能, 外力的作用于钢材上的能量, 主要是在塑性形变期被吸收的! 我上面提到, 材料的破坏是从屈服点开始的。 屈强比越低, 那么材料从开始破坏到断裂的时间越长, 屈强比越高, 材料从开始破坏到断裂的时间越短。 能量在屈服点到断裂点之间被大量转化为热能。 所以, 单纯说屈服强度高或者抗拉强度高, 那么这种材料就一定好或者更安全。 未必!只有屈服强度高, 同时屈强比低的钢材, 才更安全一些! 可惜, 这样的钢材成本太高, 都不大可能被用于民用车辆上。 现在钢材除强度, 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韧性! 到目前为止, 我还没有看到那一家车企对所用钢材的韧性如何做一个描述! 基本上都是对钢材的强度大肆渲染! 恰恰相反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提高钢材的强度, 往往会降低钢材的韧性! 降低韧性, 就是增加脆性!而钢材的韧性, 是关系到钢材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 有一个指标可能被车企有意无意的遗忘了冲击韧性或冲击功。 用相同的力, 推你一下或者猛击你一下, 哪个对你的伤害大? 答案很明显! 钢材的抗冲击能力高低, 才是关系的安全的重要因素! 没见过那次车祸是慢慢加力直到把车拉断的吧?都是瞬间撞击! 如果你扛不住瞬间作用力, 你抗拉强度再大有毛用? 从现在已经直到的钢材来看, 凡是大于 1000Mpa 的强度, 大多是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超过 800Mpa 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比如 40Cr 这种常见的“万能钢” (基本上属于干啥都行的) , 一般的调制工艺屈服强度也能接近 800Mpa, 抗拉强度 900MPa 以上。 但是三者兼顾, 高屈服、 高延伸、 有良好抗冲击能力就比较难了! 几乎所有的钢材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那就是在提高钢材强度的同时, 降低钢材的抗冲击能力! 比如 10. 9 级的高强螺栓, 抗拉强度在 1040-1240MPa 为合格, 屈服强度大于 940Mpa, 延伸率大于 10%, 冲击韧性 59J/CM2; 而同材质 8. 8 级高强螺栓(低一个级别) , 抗拉强度在 830-1030MPa 为合格,屈服强度大于 660Mpa, 延伸率大于 12%, 冲击韧性 78J/CM2。 所以, 对于绝大多数金属材料而言, 在提升某些技术指标性能的同时, 是以降低某些技术性能指标为代价来实现的。 是不能兼顾的。 钢铁工业是人类最成熟的工业技术之一, 没有什么太多的秘密。 钢铁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 并非是越高越好, 或者越低越好, 而是根据需要, 将各项指标调整到一个能够兼顾的范围内。 对于我们行业的人而言, 钢材除了结构上有问题外(指的产品缺陷) , 各项技术指标没有好坏之分, 要看你在哪里用。 只有用错地方,而没有用错东西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