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与流程?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和触控的封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显示和触控的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面板厂商不断提升了整机产品的显示性能和品质,例如lcd技术、led技术、激光显示技术以及oled技术,呈现多元化的应用局面,显示无处不在。就显示屏技术而言,lcd技术需要外界光源或对背光、面板的设计,但其透过率低,难以起到通透的显示效果;而投影技术采用半反半透的玻璃,但大尺寸投影仪限制了应用场景;综合比较,oled技术可以提供最佳的透明显示效果,而备受重视。透明oled与其他透明显示相比,其透过率超过40%,亮度达到150nits,色域超过100%ntsc,属于oled显示技术的一种崭新应用,在轨道交通的残酷应用环境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这给轨道交通玻璃厂商如何应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仅要实现有曲率、双曲率以及三维曲率的贴合,特别是应用轨道交通中空车窗时,还要保证中空玻璃的隔音、隔热、水气密封耐久性、抗风压、露点等实验要求。例如,在中空玻璃集成了触控屏和显示屏,两者的驱动控制电路板、电源板因尺寸较厚,较大,触控屏和显示屏的驱动信号的走线必须要引到中空玻璃外围。因此,驱动信号的走线如何设计成为必须要克服解决的关键技术。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无法通过已知技术解决。已知有关于使用中空玻璃内设置触控屏与显示平等等结构,因电源板尺寸较厚、较大,所以驱动信号线要引导到中空玻璃的外围,此种方式很容易导致缺陷,如隔音、水气、密封耐久性或抗风压等等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玻璃的封装方法,其步骤包含:取中空玻璃;设置控制板、触控屏、驱动板与显示屏于所述中空玻璃内;将间隔条围设所述控制板、所述触控屏、所述驱动板与所述显示屏;引导所述中空玻璃内的第一电路线的走线方向,所述第一电路线包含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板,其另一端穿设过所述间隔条,所述第二走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走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走线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以及引导所述中空玻璃内的多个第二电路线的走线方向,所述多个第二电路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板,其另一端穿设所述间隔条,并连接于驱动控制膜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第一电路线为通用串行总线(usb走线),所述第一线路的一端为扁平接口,其另一端为插拔式公头,所述第二线路的一端为插拔式母头,其另一端为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控制板与所述驱动板皆用绝缘粘性介质固定于所述中空玻璃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更包含防水垫片,所述防水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走线通孔处与所述多个第二电路走线通孔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其包含:中空玻璃;控制板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内;第一有机胶层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内,并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一侧;触控屏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胶层;第二有机胶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屏;驱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有机胶层;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有机胶层,并位于所述驱动板的一侧;以及间隔条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内,并围设于所述触控屏、所述控制板、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驱动板;其中,第一电路线包含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板,其另一端穿设过所述间隔条,所述第二走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走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走线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多个第二电路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板,其另一端穿设所述间隔条,并连接于驱动控制膜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更包含第三有机胶层与保护层,所述第三有机胶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上,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第三有机胶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更包含防水垫片,所述防水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走线通孔处与所述多个第二电路走线通孔处。
通过此种中空玻璃的封装方法及其封装方法改良已知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一种中空玻璃的封装方法及其封装方法透过改良已知电路走线的方式,其利用usb的走线结构与fcc的走线结构搭配间隔条的结构,如此确保走线结构处的密封度。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的。
请参阅图1到图2,其为本发明的中空玻离的封装结构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与另一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其用于显示和触控技术的集成的结构,而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包含中空玻璃11、控制板13、第一有机胶层15、触控屏17、第二有机胶层19、驱动板21、显示屏23、间隔条25、第一电路线。
承上所述,中空玻璃11通过对玻璃原片切割、磨边、钢化与清洗,将控制板13设置于中空玻璃11内,控制板13是采用绝缘粘性介质固定于中空玻璃11内,例如3m胶带、压敏胶带或结构胶等。将第一有机胶层15设置于中空玻璃11内,第一有机胶层15位于控制板13的一侧,或者第一有机胶层15围设于控制板13的周围,将触控屏17设置于第一有机胶层15上,触控屏17电性连接于控制板13。
再者。第二有机胶层19设置于触控屏17。驱动板21与显示屏23在分别设置于第二有机胶层19上,驱动板21设置于显示屏23的一侧,并显示屏23电性连接于驱动板21,其中驱动板21也同样采用绝缘粘性介质固定于第二有机胶层19上,例如3m胶带、压敏胶带或结构胶等。其中第二有机胶层19的厚度也较大,第二有机胶层19的表面能够叫为平整,如此驱动板21与显示屏23接近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触控屏17的控制板13与显示屏23的驱动板21于电路控制上有干涉的问题,故控制板13与驱动板21位于相对的两侧。
于本实施方式中,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具有第一电路线。第一电路线为通用串行总线(usb走线个端点,其分别为:电源端(vcc)、资料输入端(d+)、资料输出端(d-)、接地端(gnd)和保护端(shield),其尺寸远大于中空玻璃11中的铝材间隔条25的厚度,且一般为近似圆形,因此需要对usb走线做至少两段式设计,分别为第一走线。第一走线,第一走线的一端为扁平接口设计,目的是减薄厚度。第一走线的另一端设计成插拔式公头设计,使第一走线的开槽。第二走线的一端设计成插拔式母头设计,第二走线的另一端保持usb接口不变。中空玻璃11进行封装后,第二走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走线的另一端,即第一走线的公头连接于第二走线的母头。第二走线的另一端则连接于中空玻璃11外部的电源35。再者,多个第二电路线为柔性扁平线电缆(fcc走线),多个第二电路线,多个第二电路线的另一端同样穿过铝材间隔条25的多个开槽,而连接于驱动模块37,其中ffc走线mm之间,且走线容易刮伤损坏。
另外,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的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的间隔片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更包含间隔片39,间隔片39具有第一电路线的走线通孔与多个第二电路线的第一电路线的走线通孔与多个第二电路线的走线的开槽。并防水垫片(即硅胶)设置于第一电路线的走线通孔处与多个第二电路线的走线通孔处,如此除了避免第一电路线(usb走线)和多个第二电路线(ffc走线)与走线通孔的震动摩擦,也可避免灰尘与水进入中空玻璃11内。另外,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更包含分子筛,间隔条25内充填分子筛。
另外,请一并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的中空玻璃的封装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更包含第三有机胶层31与保护层33,第三有机胶层31设置于触控屏17,将保护层33设置于第三有机胶层31上。
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的中空玻璃的封装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于步骤s1:取中空玻璃1。中空玻璃1经过玻璃原片切割、磨边、钢化与清洗等步骤形成。于步骤s3:设置控制板13、触控屏17、驱动板21与显示屏23于中空玻璃11内。于步骤s5:将间隔条25围设控制板13、触控屏17、驱动板21与显示屏23。于步骤s7:引导所述中空玻璃11内的第一电路线的走线方向,第一电路线包含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第一走线,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走线的另一端,第二走线:引导中空玻璃11内的多个第二电路线的走线方向,多个第二电路线,多个第二电路线,并连接于驱动控制膜块37。上述方式在铝型材料间隔条25采用开槽式结构设计与封装工艺,其再进一步透过间隔片39固定于间隔条25具有开槽的走线通道,当开槽的铝合金实心间隔条25与铝型材料间隔片39固定之后,先用丁基胶预封装,然后,中空玻璃合片时,再使用结构胶做二次封装。结构胶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聚硫、硅酮、改性硅烷等。
综上所述,一种中空玻璃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其包含中空玻璃。于中空玻璃内具有触控屏、控制板、显示屏与驱动板。间隔条围设触控屏、控制板、显示屏与驱动板。引导中空玻璃内的第一电路线的走线方向,第一电路线包含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第一走线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板,其另一端穿设过间隔条的开槽,第二走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走线的另一端,第二走线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另外,再引导中空玻璃内的多个第二电路线的走线方向,多个第二电路线的一端连接于驱动板,其另一端穿设间隔条,并连接于驱动控制膜块。在现有间隔条的基础上,其采用开槽式结构设计与封装工艺,解决第一电路线(即usb走线)和多个第二电路线(即ffc走线)的引出难题,保证中空玻璃密封度与产品可靠性。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